优质医疗资源总量快速倍增且布局更加均衡,目前,全市拥有三级医疗机构117家,其中三甲医疗机构54家,三甲医院区(市)县覆盖率87.0%,逐步成为全国一流的医院集群,是国家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
全市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储备1.8万余人,接种能力提升到每日50万剂,实际单日最大接种量达62.4万剂。面对这一次分别来自机场和医院的新冠疫情外溢,成都凭借反应速度、行动精度、城市温度,稳稳地取得了此轮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印发的《2020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共110个监测城市中,成都市以83.72高分位居2020年度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第一位,其中,在医疗服务领域满意度得分全国第一。
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始终从社会和民众对于健康的期待出发,不断加快“健康成都”建设步伐,循着成都越来越便捷、舒适、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的背后,每个家庭、每个人实实在在的健康收益。
高水平、特色化、国际化
构建临床重点专科高质量发展格局
市二医院加入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一带一路”专科联盟;
市三医院牵头成立胸痛中心联盟;
市五医院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肿瘤免疫诊疗适宜技术推广基层培训基地”,挂牌“老年疾病研究所”;
市妇儿中心医院成为“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核心成员单位”“中国儿童健康传播示范基地”,更年期妇保中心获批成为国家更年期保健特色专科……
临床专科能力是医疗服务水平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以来,成都把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作为医疗机构提档升级的重点,优化顶层设计,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严重危害健康的重大疾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加强高水平专科建设,构建临床重点专科高质量发展格局;打造一批高水平、特色化、国际化的专病诊疗示范中心;在精准医学、智慧医疗等领域实施一批高精尖医疗技术。全方位、高标准、大力度推动专科疑难危重疾病诊疗水平、临床医学研究水平和医学人才培养能力提升。
按照全市工作安排,成都将重点专科建设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相结合,纳入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纳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并制定了工作方案,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项目建设单位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每个建设专科均与市卫健委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人、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压力层层传导,任务逐级落实。
此外,持续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检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医疗行为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主动排查,举一反三,补短板、堵漏洞,提前发现潜在风险点。不断健全质控组织体系建设,实现质控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前全市共建立60个市级质控中心,780个区(市)县质控分中心,基本覆盖临床主要诊疗科目。
关爱再多一点诊疗再好一点
全院全员全面开展亲民温馨服务
目前,全市共组建132个医联体,其中跨区域医联体18个,2020年度,县域内就诊率达97.5%。
在成都新华卫生社区服务中心就诊的李兰病情加重,社区医院初步判定其需要转院治疗。社区医生立即致电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4小时服务中心”,说明情况后,患者顺利转入该院胸外科进行治疗。
“这位患者对中心服务很满意,转诊迅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首创的“24小时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全天候“不打烊”式的医疗便民服务,就诊前咨询、治疗后回访、投诉建议、上下转诊等多项需求都可以得到圆满解决。
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市三医院党委开展以“微笑再多一点;言语再暖一点;沟通再细一点;关爱再多一点;诊疗再好一点”为主要内容的全院全员全面亲民温馨服务,以实际行动全面提高医院的人性化服务水平;同时“24小时服务中心”坚持以“服务不打烊沟通零距离”的模式全年无休竭诚服务。
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医院拓展周末名老专家门诊,创新开设全省首家病理门诊、全市首家放射门诊、麻醉门诊、超声门诊和脑血管健康管理门诊等,实现口腔科、放射科等延时服务、周末无休;同时医院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标准护理服务体系。
今年初,由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等举办的改善医疗服务典型经验交流总结大会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市三医院被授予“2020年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单位”称号;临床医学检验部、24小时服务中心、事业发展部荣获“2020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称号。
健康的“守门人”
将优质医疗服务“送”至市民身边
所谓家庭医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签约家庭医生,意味着居民可以享受到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慢性病患者能享受到定期随访服务,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居民可以及时获得健康知识、接受健康指导。
家住成都市温江区幸福村9组的余婆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合并视网膜病变,在温江区万春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龚艳三番两次的上门走访与劝说下,余婆婆终于将慢病控制在较好的状态。
“家庭医生在社区,更多的是健康的守护,疾病的预防,服务于需时,转诊以便捷。社区家庭医生,绵延的是服务的温度,流淌的是守护的温情。”龚艳在工作笔记中曾这样写道。
“现在经常有家庭医生主动打电话关心我们,每半个月叫我去监测血压、血糖,他们对我的身体情况很了解,服务也很周到。”正如李叔叔所说,卫生院通过预约随访、测评调查,根据居民的反馈及时改善更新服务,按需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将优质医疗服务“送”至市民身边,解决更实际的问题。经过多年努力,居民们渐渐从不知道家庭医生“是什么”,到真正感受到家庭医生“就在身边”。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成都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不断完善、服务内涵不断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居民满意度不断提升,为全省乃至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较好样板。截至目前,全市共签约663.50万人,签约率40.02%;重点人群签约338.76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77.10%。
全市卫健系统着力补齐医疗服务短板,回应百姓在医疗卫生领域最关心最迫切的诉求,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书写高质量发展篇章,健康成都建设展现出勃勃生机。
来源:二三里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