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潍坊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近年来,寿光市文旅局以“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目标,坚持群众需求导向,重点在文化设施建设、活动开展效能和管理机制上创新,全力推动了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提升。
寿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工作,提出市内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对标学习提升的目标计划,并将“群众满意度”列入年终高质量发展考核。寿光市文旅局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议安排部署,对标进行督查、自查,有目标、有重点、有层次地落实好各项文化惠民活动。同时,针对潍坊市城乡居民文体生活满意度调查访问中受访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下沉一线”对各镇街、村居进行指导,全面提升。寿光在潍坊市阶段性考核中位列第二。
三级网络满足需求
寿光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全市各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及效能发挥。在中心城区,打造“城市核心文化圈”。以市级大型场馆为依托,重点打造群众艺术培训和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的两个“文化圈基地”,并按照“缺位补位”原则,联合社区、企业、培训机构等建设了一批城市书吧和阵地分馆。在城镇街道,打造“城郊辐射文化圈”。14处镇街全部高标准建设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服务功能齐全的镇级场馆是缩小版的“市级馆”,作为一级中转站,全面辐射所辖各村文化服务场所。在村庄社区,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圈”。结合各村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特色,以“村文化大院”为基本载体,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底蕴、人文特色,提升打造了韩家牟城汉字文化馆、屯西汉字研学基地等107个文化特色村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
目前,寿光市已建成了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三级场馆共计1000多个,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实现了“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群众步行10分钟,就可享受公益性文化服务,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阵地需求。
由寿光市文旅局探索实施的“三位一体”模式,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市民参与度和文明度显著提高。省文旅厅专门下发文件在全省推广学习,并被确立为全省文化旅游工作典型案例,寿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亮点经验做法被中央及省市级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精准聚焦全面覆盖
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寿光市精准对焦群众需求,以需定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市各级文化场馆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文化活动。
一是推动国家级文化惠民活动落地寿光、发挥效能,增加了寿光公共文化服务群众在全国的曝光度。以“奋力攀登、勇争一流”的工作作风,参与中宣部“品红色阅经典我爱阅读100天”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中,推动中央电视台《劳动如歌》,中国文联“圆梦工程”“关爱农村儿童、点燃艺术之光”等高端文化活动落地寿光,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二是市级场馆积极参与、创新开展各项公益文化惠民活动,文化活动和文艺人才培养真正走向大众。寿光市文旅局围绕建党100周年,举办了千场公益巡演、公益性艺术培训、全民阅读、历史文化宣讲等活动,组织各馆开展相关文化惠民活动1800余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三是镇街充分利用文化服务阵地平台,让文化走进家门口。各镇街开展了文化走基层·送福进万家、送戏送电影下乡、戏曲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无人机表演等活动,创新性开展“文化走亲”系列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覆盖率达到100%。2021年7月,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现场会在寿光召开,与会人员对寿光市农家书屋创新性亮点做法“学‘习’书屋”工作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一致表示该做法值得全省学习借鉴。
创新形式提质增效
一是拓宽宣传渠道,市镇村三级引领文化新风尚。积极在寿光政府网公布寿光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在寿光电视台开办文化专栏;各镇街利用户外电子屏、新媒体以及通俗易懂的宣传画等,大力宣传文化建设成就、亮点及文化惠民政策、实事等;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微信群、“村村响”等广泛进行宣传,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知晓率、满意度。
二是选取关键指标,优化资源配置,补足“共性短板”。为提高图书利用率,寿光市文旅局配备了专门的“图书调配车”,对各服务站点的图书定期调配。为解决场所人员管理问题,探索实施“钥匙交到百姓手中”的新办法,切实提高了文化场所的服务效率和设施利用率,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政府保障主导,多元化投入公共文化服务。寿光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同时要求各镇街增加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保障。创新探索“引进社会力量”的多元投入模式,引导企业和私营经济体出资,最大化利用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发展公共文化。创新实施了阵地场所“星级评定”工作,通过考核促发展,形成了各镇街建设文化场所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来源:文旅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