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动态
以食品安全为抓手,用心用情用力牢守舌尖安全

从全国首创菜品便民送检模式,到全市率先实现快检阳性100%转执法抽检;从率先开展执业药师人脸识别在岗监测项目,再到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市场总数、投资总额、改造总面积均居全市首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以下简称,宝安市场监管局)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从食品安全着手,积极创新监管机制,牢筑食品安全底线,严守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食药安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出实招,牢筑食药安全底线

深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与每一位市民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在创建过程中,宝安区在全市率先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自我加压助力,成为全市唯一申报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的试点区。

作为人口大区,宝安每天消费肉类约1600吨、大米1570吨、蔬菜水果2500吨,90%以上来自外地。面对“外源性强、消费人数多、消费结构复杂”的特点,宝安区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实践,在全市率先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率先运营10辆街道快检车,率先创建2条省级和7条区级食品安全示范街,率先在媒体常态化公开曝光食品抽检不合格信息和单位,率先推出食品抽检不合格风险警示告知制度,把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宝安还是药品消费大区,全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共两万家,占全市25%市场主体,总量居全市之首。聚焦药品安全监管难题,宝安在全市率先开展执业药师“人脸识别”在岗监测项目,强化药品日常监管,试点药店执业药师在岗率高达98%以上。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市予以推广。

不仅如此,宝安聚焦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菜品送检、进口冷链食品等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着力推进全区农贸市场完成改造,着力打通市民到快检点的最后一公里,着力实现对全区冷库的精准监管,全区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谋新招,巩固提升食药安全成效

守正创新,巩固提质。宝安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认为,要想夯实食药安全保障,既要加强政府监管、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也必须凝聚多方合力,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宝安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食药安全创新活力。宝安区将食药安全纳入全区“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区多项考核指标体系,层层加强组织领导,高位谋划,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制定或修订区食药安委工作规则、成员单位食药安全主要职责、食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多项工作制度,推动成员单位各尽其责、主动作为,打造食药安全监管高地。

宝安还通过多措并举落实市场主体责任:建立食品生产企业、公办学校、中央厨房等重点监管对象年度自查报告备案制度;全面推广应用广东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立消费者权益服务易站在线纠纷解决服务中心,推广“绿色通道+在线调解+政府监管”消费纠纷解决机制。

为实现食药安全共治共享目标,宝安区将食药安全工作深度融入全区网格化智慧管理工程,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宝安区“4+4”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和“审批、监管、服务”一体化平台,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齐抓共治。在即将启动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宝安分会场将制作一系列的作品,让“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受益于部门合力监管和社会共治共享,宝安区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稳中趋好。2018、2019、2020连续三年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绩效考核并列全市第一,食品安全满意度提升20个百分点。

来源:南方都市报

声明:转载此文目的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