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面措施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赵欢表示,国开行将继续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包括有四方面的措施:
一是设立专项贷款,服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接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对接战略性科技计划、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中心和创新中心的建设,我们设立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计划今年安排发放重大科技项目的专项贷款500亿元以上。
二是继续加大信贷资源倾斜,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开展“百链千企”专项金融活动,今年计划安排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贷款投放4000亿元以上。
三是加大股权投资力度,服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运用开发银行管理的产业投资基金、科创基金继续加大对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业以及科技创新方面的股权投资力度,今年准备新增股权投资500亿元以上。
四是创新科技金融模式,有效支持创新发展。综合运用股权投资、信用贷款、结构融资、“债务融资+投资选择权”等多种融资模式,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此外,还将发挥引领作用,联合其他金融机构整合各类资源和社会资本,通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联合投资等方式,加大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力度。
2021年科技金融行业投资趋势分析
近几年,各地加大了发展科技金融的步伐,但进程仍较缓慢,制约因素很多,需要进一步理顺信贷和投资机制。银行信贷理念仍然滞后。当前,大型商业银行仍然热衷于为大城市大项目大企业优先提供贷款融资服务,科技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日益增多,多元化经济结构的信贷需求,与单一结构信贷供给,两者不对称的矛盾日益凸显,广大民营性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充分满足。资本市场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但各资本市场间发展不均衡,主板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其他层次的资本市场相对落后,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主板上市条件高,而科技企业亏损的居多,其上市融资非常艰难。
中国金融科技产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2019年产业营收规模达1.4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8.1%。同时,中国金融科技融资数量达285笔,占全球的24.4%;金融科技融资额为656亿元,占全球的25%。金融科技加速推动传统金融的变革,进一步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比如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算领域有较大发展;数字货币稳步推进;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空间广阔,2019年市场规模(不含房贷)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
当前,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引领着新一轮的科技浪潮,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也呈现出快速迭代、螺旋上升的变革之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金融科技已成为推动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从2019年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强势崛起、数字货币雏形初现、金融监管科技蓬勃发展、监管沙盒落地到银保监会发布互联网贷款新规,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如火如荼。金融科技行业真正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内众多优秀的新兴创新型企业不断释放科技能量,赋能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
想要了解关于科技金融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5年中国科技金融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工信部、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金融科技研究院、中国产业研究院、全国及海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以及专业研究机构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中国科技金融行业及各子行业的发展状况、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市场供需形势、新产品与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中国科技金融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中国科技金融行业将面临的挑战、企业的发展策略等。报告还对全球科技金融行业发展态势作了详细分析,并对科技金融行业进行了趋向研判,是科技金融生产、经营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科技金融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