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动态
2021年中国投资发展报告:绿色金融空间打开 房地产经济驱动力下降
       近日,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发布了2021年《中国投资发展报告》,旨在对上年度中国投资行业和市场进行盘点与回顾,对本年度中国投资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
  报告表示,2020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同比增长2.3%,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是,目前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特别是供需两端复苏不平衡,居民消费恢复滞后,宏观杠杆率显著抬升。
  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张志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经济运行将更加稳健,或将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上半年经济有望恢复常态,全年经济前高后低,全年GDP增速估计在6%-10%区间。二是消费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内需复苏步伐很大程度上或将决定全年经济增速。三是未来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货币政策逐步正常化是趋势
  数据显示,3月PPI同比上涨4.40%,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40%。
  张志前表示,这次PPI上涨是在之前接近一年半持续下降后,今年1月份改变了这种趋势。主要受全球流动性宽松、市场需求有所复苏、供给短期又比较短缺等因素推动,同比呈现上涨现象。在供给端快速恢复的大背景下,伴随着供给的质量、供给的能力不断逐步改善,国内上游产品的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他进一步指出,“再看CPI,3月份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40%,但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持平,综合工业消费品价格和食品价格等来看,全年CPI有望保持在一个温和的区间。不存在严重通胀压力。”
  对于市场担忧的PPI上行是否会加速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话题,张志前向记者表示,随着疫苗的普遍接种和经济的逐步恢复,货币政策逐步实现正常化是一个大趋势。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经济复苏的步伐并不稳固,货币政策短时间内不会回归常态。经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总需求回到内生增长轨道,是减少刺激政策、收紧货币政策的重要条件。
  从另一方面看,货币宽松导致宏观杠杆率不断攀升,金融市场风险不断累积。当前我国央行正在不断强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的原则,着力注重通过结构性手段为实体经济纾活水降成本,重点为涉农、民营制造业、小微企业提供持续支持,守住不发生系统金融风险的底线。
  张志前认为,“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这么好的成绩估计在全球范围内寥寥无几,或一枝独秀,领跑全球。但这个成绩,还在预期之内,包括各大外媒的分析预测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可能达两位数,因为我们加大了复工复产的力度,再加上员工就地过年工作日有所增加、上年较低基数等,预计会有大幅反弹。”
  报告表示,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有望加快,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将逐步回归常态,对重点消费领域的结构性刺激政策有望对居民消费形成显著提振。如果疫情形势不发生超预期恶化,预计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速有望达到8%,其中国内消费贡献占比将在七成以上;随着经济运行回归常态,“稳杠杆”压力将大为缓解,市场利率可能重回上行;预计PPI全年增速将回升至2%以上,CPI全年增速约为1%。
  房地产投资的经济增长驱动力将显著下降
  报告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发展格局将加快构建。“双循环”的核心战略基点在于通过扩大内需,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需求引领和供给创造的协调统一,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2012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也将发生深刻调整。
  房地产投资方面,房地产是疫情发生以来国内韧性最强的行业之一,并一直是稳定国内投资需求的支撑引擎。但是在“房住不炒”的核心定位下,房地产融资政策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收紧。从2021年年初监管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划定红线”来看,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严防信贷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是2021年主基调,房地产融资政策不仅不会放松,甚至不排除进一步收紧的可能。
  因此,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将较2020年出现显著下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600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8万亿元,双双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张志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应该说,房地产涉及投资和消费,关系民生和发展仍然很热。”
  他分析,受供需矛盾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市场热度很高、供应依然不足、居民杠杆率健康的大城市,今年房价上涨压力较大,存量房热度可能会持续。在租赁房市场,受疫情的影响,租金下降较为明显,城市租房者的消费降级较为明显。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面临供应无法跟上需求的问题,已经进入存量房市场。未来这些城市存量房市场的热度将可能会持续。
  从资金端看,2020年房企融资渠道不断收窄,海外债、公司债、房地产信托的规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下降。由于“三条红线”、贷款集中度管控等多个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监管举措相继落地,房企的“野蛮增长”将明显受限,叠加宏观政策对居民去杠杆的继续引导,未来全行业将进一步回归理性增长逻辑。
  张志前认为,“房住不炒”,这个主旋律不会改变。十四五期间,对于房地产融资监管力度将会进一步增强。房地产将强调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房地产的民生属性在将会更加凸显。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国家标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报告指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
  当被问及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的投资机会时,张志前表示, “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金融业亦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尽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国家标准,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任务,早日跨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是构建标准化的绿色金融体系,覆盖多层次产品和交易。对现行标准加以整合,充分考虑各类金融产品发展阶段、规模、特征之间的差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国家标准,加快推进我国经济早日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促进更多资本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各类传统金融机构要加快进行绿色改造,加快适应服务绿色治理和绿色发展的需要;培育和壮大各类绿色金融市场主体。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方式,为绿色资金提供丰富的投资渠道,推动绿色资金供需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三是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满足减排形势需要。加快完善碳市场交易制度,大力发展二级交易市场,鼓励更多企业、机构和个人参与自愿减排、实现自身“碳中和”。加快碳市场的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来源:乐居财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